展览上新 | 山水清晖——清代虞山画派精品展


“虞山僻在海滨,而诗画之盛甲于江左,盖由来旧矣。”作为江南画坛乃至中国画坛之重镇,自元代黄公望以来,虞城(今常熟)绘事渐以兴盛。有清一代,“虞山画派”更是享誉画坛。

虞山画派,是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主要创始人为清代画家王翚。王翚,位列“清初四王”之一,四十岁时已卓然成家,时人称为“画圣”“海内第一”。他潜心学习宋元名家画风,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其作品运笔构思不同时流,笔墨严谨、沉着苍劲。在其引领和推动下,虞山画派于康熙年间步入兴盛时期,对清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杨晋、顾昉、蔡远等虞山名家以“集其大成,自出机杼”为艺旨,薪火相传,各领风骚,以至数百年来虞山书画之风历久弥新。

十里青山半入画,满城烟柳醉春风。烟花三月之际,扬州博物馆与常熟博物馆精选百余件(套)虞山画派作品,邀您共阅翰墨丹青,同赏山水清音,体悟虞山画派近四百年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相信,此次展览将会对当代传统绘画研究与创作产生积极的启迪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画坛师友

17世纪中叶,画坛流派林立,山水诸家呈现出多样的风格技法和审美趣味。以“四王”和吴历、恽寿平为代表的“正统派”在艺术上强调“师古”“临摹”,技法功力极为深厚,深受以皇帝为中心的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他们对清代和近代山水画有着深远影响。





仿古山水图册(部分)

清 王时敏 

纸本 水墨 设色

常熟博物馆藏  

苏州过云楼后裔捐赠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清初四王”。此册为王时敏仿董源、巨然、赵令穰、赵伯驹、米友仁、赵孟頫、倪瓒、吴镇、黄公望九位宋元画家山水笔意,共计十开,另有张廷济、王志熙题跋四开。画中峰峦数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间,皴擦点染兼用,细节颇多变化之妙。










仿古青绿山水图册(六开)

清 王鉴 

纸本 水墨 设色
常熟博物馆藏 

苏州过云楼后裔捐赠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明末曾官廉州知府,入清后隐居不仕,以绘画自娱。为“清初四王”及“娄东画派”首领之一。

此册页共六开,系仿宋元山水,除仿元倪高士一帧用墨笔外,仿南宋赵千里、元黄公望、北宋巨然、元赵文敏、南宋江贯道均为青绿设色。末附清代书画金石家吴云于光绪六年(1880)其70岁时题跋一开,书“此廉州太守中年摹古极为经意之作,画止六页,而宋元宗派已略具于此。骏叔亲家持以见示,留置案头仿抚一过,觉其渲染浑融,皴擦劲秀,始知古人功候,洵有不可几及之处。因题数语,以志钦挹。愉庭吴云识。”


为乔崇修画像图轴

清 禹之鼎 

纸本 墨笔

扬州博物馆藏

禹之鼎以擅长人物肖像画享誉清初画坛,传世人物作品皆精工细腻。此轴以白描手法写乔崇修小像,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树石补景,用笔十分精妙,水墨清淡,层次富变化,造境幽雅,为作者传世精作。诗堂、裱边有沈德潜、刘师恕等多人题跋。

左上题识:拟王摩诘诗意于都门恭寄介夫先生,时乙酉长夏同郡禹之鼎写

钤印:禹之鼎(白文)、尚吉氏(朱文)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