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墓专题馆的形象设计与服务提升


夏梅珍 

内容提要:汉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奠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命脉。全国各地出土的众多汉墓,是我们研究汉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如何利用各地的汉墓资源,做大做强、做出各具千秋、各臻其妙的汉文化专题展示馆,服务社会、服务观众,仍是我们目前尚需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汉墓专题馆的形象设计和服务提升的角度,探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汉墓   文化现象   专题馆   形象设计   服务提升

“汉墓”是一种历史遗存,一种文物,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她是汉代文明的真实再现,是汉代四百年中遗留下来的文化信息、物质信息以及人文精神。一座孤立的汉墓,可能反映不出多少社会现象,而一群汉墓,全国不同地区的汉墓联系起来研究,那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汉代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乃是中国之魂、中国之根,是二千多年来中国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命脉、文明历史。“汉代文明”既有统一性,更有区域性,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的各个区域性文明,汇总成汉民族的共同性,那就是大汉民族的文明。

就目前而言全国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是汉代墓葬,其分布之广、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文物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近几十年来,汉代墓葬的发现已到达石破天惊的时代,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汉墓出土比比皆是,北京的大葆台、长沙马王堆、广州的南越王墓、济南的吕氏墓、徐州的楚王墓、四川的岩石墓、新疆的娄兰古尸、扬州的广陵王墓,最新发现的盱眙江都王墓、安徽的定陶王墓以及各地的汉墓群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墓葬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汉代人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意识等相关的文化信息。而出土文物的种类之多、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之绝。二千年前的辉煌成就和高度文明令人震撼,世人无不赞叹“伟大的民族,辉煌的时代”。

汉墓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是一个重大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对外开放的汉文化专题博物馆及汉文化景区仅有几十处,对出土汉墓及汉代文物的处理方法大致有四种:一是采取就地建馆保护,二是异地复原展出,三是集中陈列展示汉墓出土的文物,四是沉睡在仓库中等待整理研究。有的地区开发利用的较好,有的地区开发利用率较差,形成了良莠不齐、资源浪费的局面。目前展示效果成功的仅为少数,如徐州的狮子山汉墓、龟山汉墓,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据我听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是大型汉墓,同在一座城市,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有的门庭若市、观众如潮、财源滚滚;有的却是门口罗雀、观众无几、日不付出。究其原因,让人匪宜所思、无法理解,很值得研究。我是一个汉墓的守护人、汉文化的忠实信徒、汉代文明的推行者,在汉墓专题馆工作了近二十年,二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一个汉墓专题馆要让社会承认、观众认可、学者赞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认为,要非常熟悉你所研究的对象、展示的内容,深度挖掘自身的优势,研究市场行情及观众需求,重新进行形象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促销的力度,是打破僵局、图谋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


汉墓专题馆的形象设计

汉墓专题馆是利用出土的汉代文物来表现文化的内涵,文物是有形的文化,但它却反映出许多无形的信息。目前全国就汉墓的学术研究己取得了重大成果,这对专题馆的展览开放,有着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作为一个汉墓专题馆本身来讲,除了相应的学术研究外,还有一个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利用开发,如何将深奥的学术理论和精美文物变为游客和观众乐于接受的知识,如何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如何将历史文物为现实服务的课题。而专题馆的形象设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形象设计是用生动有效的语言,策划和描绘有形或可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对主体的原有形象的重新审视,积极营造更完美的环境,来达到有利于主体的目的。虽然这种改造或重建工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客观环境对于主体的新形象的确认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全国汉文化的开发利用有的做的很好,已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仅局限于墓葬本身的展示,缺乏深度的扩展,有必须打破这种陈旧的展示形式,走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要使一流的资源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虽不能做到第一,但一定要做到唯一,要有特色,要有差异、要有品质,这就需要深度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文化资源,用创新的精神,重新设计汉墓专题馆的形象。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价值取向越来越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重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享受。近年来,许多特色专题馆和小型专题馆不断涌现,这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体现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质量的提高。面对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如此的社会需求,整个博物馆界都已经意识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需要,认为适时改变现存的陈列模式,重新进行形象设计,是博物馆长远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更是专题馆赖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汉墓专题馆是以汉代文物为主体的陈列展览,它由藏品调研、陈列大纲编写、陈列形式设计和施工制作等四个环节协同完成,而这些环节并行且相互作用。其形象设计包含了总体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陈展设计、参观线路设计以及服务人员的整体设计和个性设计等等。

一、总体设计

汉墓专题馆的重要性往往与其规模并不成比例,它展示着更具内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容,与综合性博物馆相比,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色优势。因此汉墓专题博物馆的形象设计不仅要体现专题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要发掘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汉墓专题博物馆应该体现汉代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生活,所以总体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模式的创新,利用视觉形象的塑造来提升专题馆的形象。 

专题博物馆的视觉形象是以视觉的形式诠释专题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博物馆是一种组织形态,区别于其它具体的产品的形态。因此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本属性是组织形象,它根植于组织文化,凝结了组织思想。 而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又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包括了一系列图形符号与色彩的多种组合,以及这种组合在专题博物馆整体环境中得以应用的系统,能够充分体现本馆的主题文化与发展历史。

汉墓专题馆的形象设计还需要借鉴当今艺术或其他商业展示领域的策展人理念和策展人运作模式,这就要求策展人必须谙熟本馆内的藏品来源、文物质量以及举办一个专题展览所需要沟通的各个环节。而我们现有的汉墓专题博物馆体制内的陈展部门,通常由内容撰写人员和形式设计人员构成,展览的主题则是单一的文物实体,这种文、图分别设计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陈列艺术的创造力和展陈思想的革新,应该合二为一,进行总体设计、整体包装、实出重点、彰显特色,以适应时代的脉博和社会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提升汉墓专题馆形象的第一道工序,是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它直接影响到整体设计的效果,所以非常重要。汉墓专题馆的环境设计要与主体相协调、相一致,要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苍白无力;既要有时代的烙印,又要有鲜明的个性;既要有区域文化的特点,又要有最新的设计理念。整个环境氛围给人以新颖、独特、美妙、震撼,让所有来宾有身入其境、仿佛隔世之感,有不枉此行、终身难忘之感,这就达到了重新设计的目的、效果。

三、建筑设计

博物馆建筑是一个城市一个很特殊的文化名片,她的形象应该代表一个城市的艺术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汉墓专题馆应该是这张名片上的最优雅的装饰符号。汉墓专题馆的建筑形象不仅要强调生态感、科技感和雕塑感,更要有时代感。建筑造型要根据汉墓主体的需求来设计,用一种特殊而又平易的方式表达对远古文化的深深的敬意。要有创意,有创新,但必须有汉代的标识、汉代的元素,整体建筑给人以既一目了然,又新颖别致。其建筑构件要以主体为标本,尽可能的复原、复制与主体实物相同一的建筑,做到既科学严紧,又美观时尚。

四、陈展设计

文物展览是思维意识、文化体现、视觉效果等众多要素集聚的创意艺术产品,它需要面向社会(市场),接受观众(消费者)的评价。因此,展览的设计者就应该依据展览的主体特性和市场做出判断,考察观众的结构、市场的要求以及与社会相关联的各个层面。就展览本身而言,它同样是一个生产的结果,是一个生产集体在流水线和装配线上制造出的社会作品,这一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加以重视。

专题馆的陈展设计要打破过去的任务机制,打破文物陈列的旧模式、死面孔,建立具有创新思维模式的展览运作模式,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设计。一个陈展设计的生成应该是因势利导的过程,在规划设计时,思想性和视觉性的主导地位不应该一成不变,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要统一在一个设计群体中,使陈列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协调更为一致,这样,就更能服从于视觉规律和由此带来的受众心理学方面的要求。陈展设计一定是在对文物的掌握和熟悉之后开始的,它是建立在对展览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对文物展示语言的熟练应用基础上形成的。

专题陈展的设计要有节奏、有重点、有特色、有高潮,整体气氛的烘托十分重要,这就是陈列形式设计的“叙述”方式,不是简单的文物展出,而应该是当时人文风俗、精神的再现,其中场景复原胜过图片堆积,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开门见山”还是“渐入佳境”,都是陈列思想以观众心理为依托而实施的展陈艺术的手段,目的在于打破展品的单一性,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对视觉效果的处理是陈列形式设计的第一要务,因此,要选择观赏性强、视觉形象突出的文物作为主要展品,同时,主次虚实不仅是内容设计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而且也需要在视觉艺术效果的处理上得以加强,在合理把握尺度的前提条件下,对文物和展览中情境高潮所在位置的选择上,要有所实破。灯光的设计至关重要,光线色彩的搭配、强弱的应用,是衬托展品、实现重点的关键,起到划龙点睛的效果。

陈展的设计方法,大致分为:一“典型法”,即挑选典型文物、典型墓葬等作为视觉设计的重要元素,其目的在于传达展览的主要内容;二“放大法”,将体量较小且观赏价值极高的器物放大,或将某一文物上的一段精美纹饰进行凸显,引人注目;三“罗列法”,即向观众推介不能不“炫耀”的、难以割舍的众多文物,则如细数家珍的尽可能的都展现出来,给观众予以交代;再有就是“文字符号法”,精心推敲每一个文字符号的设计和大面积的底衬色彩,这样,可以留给观众更多的遐想。汉墓展示的效果应给观众留下神秘感,而不能有恐怖感,这就达到了汉墓专题馆形象设计的要求了。

五、参观线路设计

参观线路的设计应是总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观众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出发,精心设计入馆方式和参观线路,营造良好参观环境,把博物馆的温馨送到每一位观众身边。

展厅中的路线设计是在充分预算观众流量,将展览的高潮和观众参观线路合理分配,进行空间的有效分割,设置一定的隔断,制造“迷墙”,给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觉,符合观众的心理期盼,同时增加了展线,延伸了展示空间,而这种分割形成的空间迷境正是陈列形式设计的精彩所在,它激发了观众的探索兴味。使观众身置其间而忘却疲劳,沉浸于文物的艺术长廊,使心灵受到了震撼。

在展示空间的分割手法上应将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有机结合,对称的空间分割容易使观众理解展厅的结构,起到心理暗示作用,便于观众迅速确定自己的参观路线;非对称分割则更为灵活,围放自如,有利于形成单元结构,塑造陈列艺术气氛。如果参观线路过长,则应安排适合的休息点,避免造成参观疲劳,让观众既轻松愉悦又能享受文化的大餐、历史的洗礼,使其漫步在知识的殿堂中。

六、服务人员的设计

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由人来掌控、操作、完成的,因此,人是博物馆事业的第一要素。专题馆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是专题馆的形象大使,也是形象设计内容的一部分,不仅要求人员的整体形象与专题馆相匹配,人员的个性特征也要与专题馆的形象相匹配。这就要求在专题馆工作的人员,不仅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有与展示内容相统一的着装和优雅的仪表。汉墓专题馆展示的是博大精深的汉代文化,那么,将汉服作为专题馆的工作服、接待服,既符合汉文化特征,又有别于一般博物馆的着装要求,同时会将文物展示的静和人员服饰的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墓专题馆的服务提升  

汉墓专题馆的形象设计是硬件建设、是硬环境的提升,而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提升则是软件建设,是软环境的提升。服务既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意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他人同样也为你服务。所以,作为一个公益性质的文化场所更应该做好服务工作。因此,服务提升尤为重要,它是恒量一个博物馆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服务提升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还应该是人性化服务、服务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及整体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对所有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外表形象进行包装,改变过去的松散状态,再进行多种知识的培训,这样就可以完成一项服务人员队伍的基本建设。

一、人性化服务

树立“观众就是上帝”的宗旨,一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把让观众看好展览、看懂展览作为工作的基本目标,要求所有服务人员都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时态度要和蔼,心情要愉悦,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心态,将“真诚服务”落到实处,在展厅内设立服务台,放置 “便民服务箱”、“爱心医药箱”、“观众留言簿”,为广大观众提供市区地图、市区常用电话簿、老花镜、放大镜、针线包、及创可贴、棉签、防暑用品等应急物品。同时为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既重视普及型的文化产品,满足一般观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又适度提供提高型的文化产品,满足高端客群的需求,在服务中引导需求,提升服务对象的文化品位。

讲解的水平也是衡量服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专题馆向观众提供的服务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两种,为满足不同层次参观人员的需求,不仅要提高收费讲解的质量,更要提高免费讲解的质量。要为观众提供定时免费人工讲解和电子语音导览,这样做既能有效地组织引导观众按照正确观展线路有序参观,同时又有利于帮助观众对展览进行正确解读,提升了观众参观质量。服务好了,服务质量也就提高了。

二、服务者的素质提高

服务者的自身素质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所形成的一种外观和内在的统一体。因此,对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是专题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内容包括对文物常识的教育、各种知识的培训,及形体手势的训练、标准语言的训练、服务礼仪礼节的训练等等。对讲解接待服务一线的人员还应进行现场培训,请资深讲解员一对一的指导,针对现场讲解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如讲解路线、讲解词内容、站立姿态、手势眼神、语调语速等方方面面进行耐心细致地指正讲授,使新讲解接待服务人员迅速成长。要提高服务质量,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服务对象和谐,与全社会和谐共生,永葆良好心态和品质,才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在对服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有了制度,使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建全的组织是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的组织,让服务人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完成他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一个专题馆既有完善的制度,又有服务者的良好素质,这将有效地促进博物馆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讲解接待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仪表形象的统一

工作服是人们在工作时间内的统一的着装,服饰的统一不仅是不同工作的象征,更是代表一个单位的整体仪表形象。对汉墓专题馆来说,用“汉服”作为工作服是最合适的选择。我是一个汉服文化的研究者,更是汉服穿戴的实践者、推广者。我认为汉服作为汉墓专题馆的工作服,是对汉代文明最佳诠释,定会起到锦上添花、相得益彰的效果。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的,有着和中华文明同样悠久的历史,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是构建民族形象的支柱。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无数灿烂文明,汉族人民衣冠服饰发展延续的几千年,不仅反射出中华文明变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记载了时代风华流变与斗转星移的点点滴滴。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服饰既是代表其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同时也是维系族群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纽带。

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持续升温,汉服以各种形式在各地复兴起来,并逐渐融入节日、民俗生活。汉服运动是民间发起的草根运动,它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的传统文化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试图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其活动场所,多为大中城市的高等院校、具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景点、公园等,而汉墓专题馆应是推广汉服的最佳场所。扬州汉墓博物馆曾多次举办汉服推广活动,社会反响很好。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虽然汉族历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汉服却始终反映着中国人民博大兼容、宽厚仁爱、追求自然的民族精神,体现出其他民族所不能代替的特色。从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由于繁杂的历史和国际原因,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处于劣势,中国的服饰艺术也因此严重的出现断裂,以至于我们的服饰出现了西化现象,昔日辉煌、瑰丽的服饰艺术被束之高阁,服饰文化的文脉被割断,服饰艺术所反映出的民族精神不断丧失。

汉族服装是汉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汉服,有利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汉服既有宽袍大袖的礼服,也有紧身窄袖便于运动的便服,以及休闲时穿着的常服,不会导致日常生活的不便。现在是推广汉服、穿着汉服的十分有利的时机,可在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盛大庆典、婚庆寿辰、丧葬礼俗等场合穿着汉服,体现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炫丽多彩。

汉服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纵观中国历史,汉服所达到的高度无论从实用造型,还是纹饰图案,及色彩搭配都是美伦美奂、鲜活亮丽的。因此,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抢救和研究汉服文化和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汉墓专题馆理应成为推广汉服的前沿阵地,穿着汉服的形象表帅。

中国的“汉代文明”不仅是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宝贵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重塑汉墓专题馆的艺术形象,提升服务质量,保护好、利用好这段内涵丰富的汉文化资源,是我们这代考古人应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不朽事业。

汉墓专题馆的所有同仁们应该利用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精髓,联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发各自的特色,整合汉代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明显、震撼率强的汉文化展品、产品,进行全国联动,形成中华汉文化品牌,为当今世界服务,为申报世界遗产做准备。

                



扬州汉陵苑

夏梅珍

2011.8.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