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扬州古城门遗址考古与保护利用


池军

内容提要 扬州是我国中世纪著名的港口城市,在唐代有“扬一益二”之称,五代为吴国都城,南宋初一度为“行在”。千年沧桑变化,地上留下的大量古遗址。在配合城市考古发掘中,考古发掘了八座城门遗址,是扬州城遗址考古的重大收获,为研究扬州城址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些城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为扬州城址保护和利用提高了契机。在发展扬州旅游事业的今天,无疑提供重要的旅游资源,让人们穿越千年时空,领略古城的风采。

关键词 扬州古城门  考古 保护利用 

扬州是我国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始筑于24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历经秦、汉、魏、晋、宋、齐、梁、陈,直至隋代城址虽有兴废,但基本未离蜀冈。唐代中期以后,城址开始向蜀冈下发展,“联蜀冈上下以为城”。唐代蜀冈下罗城是五代周小城、宋、明、清代修筑城址的基础,并逐渐发展演变。解放初,明清城墙全部拆除。今在扬州城西北的蜀冈之上,仍可清楚地看到不规则方形高地上有古城版筑城垣的旧迹。1978年起对唐城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城墙、城门遗迹等。1984年扬州首次对唐罗城南门进行了发掘,以后陆续又发掘了七座城门。它们是扬州古城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城门保护和利用工作在实践中的创新。下面就扬州古城考古与保护及利用等谈几点看法,祈请专家同仁指正。

扬州城遗址具有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对扬州城遗址考古也是出于保护目的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从1984年起,至2008年止,扬州文物考古部门共发掘了八座城门,它们的发掘为研究扬州城池的四至、历史变迁以及对其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南门遗址的考古发掘。1984年因南门遗址工地施工而发现,当时只发掘南门及瓮城遗址的东半部,暴露了明清主城门洞、南宋瓮城以及瓮城门洞,瓮城内几期道路遗迹。2004年-2006年又对南门遗址西半部分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城门及瓮城形制及其几期修补关系。南门遗址的发现,界定了唐罗城南界问题。

2、唐代西门遗址(罗城西墙南侧城门)的考古发掘。1988年由社科院考古所、南京博物及扬州市文化局三方联合组成江苏唐城考古队对其进行科研考古发掘,城门为一门洞,有两期修筑过程。门洞两壁使用排叉柱,门道内发现车辙痕,在门洞门槛位置发现罗城砖等。它的发现界定了唐罗城西界。

3、宋大城西门遗址的考古发掘。西门遗址在西门道路建设改造过程中发现。西门始建于五代时期(907-960年)。1995年11月,西门街道路拓宽改造时被发现,遗址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江苏扬州唐城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了城门、马面、瓮城、道路等重要遗迹现象。西门主门道发现了砖砌券顶式门洞,这是我国建筑史上城门由木构过梁向砖构券顶转变的最早实例。西门遗址保存较好,不同时代的城墙、城门和道路清晰可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

4、莱茵北苑五代城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为配合莱茵北苑建筑工程,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主城门为单门洞,宽度在5米以上。门道路面较为坚硬,发现仅为一期的土路,路基采用灰土夹砂土夯筑而成,厚度为15厘米,并略高于当时的地面。废弃后又对城门进行了封堵。

5、唐宋城东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东门遗址是配合基本建设时发现的。始建于唐代,经五代、两宋及元代。南宋保存最为完整。包括主城墙、瓮城、瓮城台地城壕、岛状台地等。

6、宋大城北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北门遗址也是配合基本建设时发现的,扬州是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后在西侧的玉带河东岸发现北门水门遗址。

7、罗城西门(罗城西墙北侧城门)考古发掘。为配合万花园工地建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西门遗址,为单门洞结构。共分为三期,一期为唐代中期,也就是西门兴建时代;二为唐代晚期,对城门进行局部整修;三、为五代时期,由于战争毁坏,在这一时期对城门处进行了较大规模整修,将城墙二面加宽,在原马道旁边重新建筑,但是在基本结构上还沿用唐代。

8、宋夹城北门遗址的考古发掘。根据1989年扬州唐城考古队考古勘探得知,宋夹城北门遗址位于宋夹城遗址北侧中部,北临保障河。北门门道为南北向,宽为3.2米,南北长14.5米,内侧门脸部位凹进1.5米,北侧门脸由于临河破坏严重,情形不清。清理时门道两侧包砖全部拆完,仅剩包砖墙底部的黄粘土基础以及残留在基础之上的石灰掺和糯米汁的粘合剂。门道内铺小青砖。门道南侧为斜上坡的道路,道路宽8米,用城砖铺就。此处城门外侧包砖基础较为有特色,临水一侧包砖墙下面用密布的木桩为基础,以防城墙基础下沉而坍塌。宋夹城是一个自成防御体系的军事堡垒,在宋三城的城防中南北策应,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通道作用。

扬州几座城门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学成就。它代表了扬州的历史,是扬州的一个缩影。不同时期的城门,不同类型的城门形制,不同风格的建筑方法以及出土大量的铭文砖等为为扬州古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扬州大遗址中几座城门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保护利用程中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从单纯的考古遗址建设成为重要的景观旅游资源,更好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好地增强城市功能,更好地繁荣扬州旅游经济。

1、扬州城遗址从开始局部考古发掘到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重视。南门遗址的发掘保护时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郭旃、江苏省文化厅曹德进副厅长等领导参加南门遗址保护专题会议,并拨出专项考古与保护经费。宋大城西门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江苏省副省长金冬青亲临现场剪彩等等。市里从虞振新、蒋进、王燕文等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扬州城遗址考古与保护工作极为重视,经常到现场指导并提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得扬州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也较大的影响。

2、全国文物考古、建筑界专家的参与和积极支持。扬州南门遗址是最早挖掘出来的城门遗址,从发掘之初就把保护工作提出来。当时在扬州召开专题讨论会,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顾问单士元、全国政协委员、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划局顾问郑孝燮、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文物局专员罗哲文,社科院考古所原副所长徐苹芳等参加会议并出席会议,并提供了大量的积极的保护意见和建议。在以后宋大城西门、东门等遗址发掘过程中,我国许多知名文物考古、建筑专家傅熹年、徐苹芳等都到现场指导工作,并与各方斡旋,使得这些重要的城门遗址得以保存。

3、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到位。在扬州南通西路专题研讨会上,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城乡环境建设保护部规划司顾问郑孝燮在南门保护时,提了几点意见,其中一点就是强调要宣传。他说“(新闻单位)要宣传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发现……要向群众宣传,向领导宣传,向国内宣传,向国外宣传。”因此,在每次城门考古发掘省、市媒体积极参与宣传考古发掘进展以及保护成果,同时也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增强了全体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4、与全体市民的有力支持分不开的。扬州发掘的几座城门均分布于市区内,市民听说是挖掘保护遗址文物,都很理解,非常支持与配合,有的还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发掘现场市民参观的数量较多,大部分市民自觉地在发掘现场外围观看,还有许多市民自觉维持秩序,严禁闲杂人员进入考古现场,使得发掘和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扬州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与保护利用取得较大的成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认可。为此,1996年,扬州城遗址(隋-宋)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18日,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推行的大遗址保护的最新模式,通过立项一定会把扬州城遗址考古与保护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扬州城遗址中几座城门大部分都是配合基建进行考古发掘的,城门发掘之多在全国城址考古活动中也是较多的。这些穿越时空的千年古遗迹为扬州城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对可视较差的古城门遗址用土掩埋保护,对一些可视性比较好的城门遗迹进行展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遗迹露天展示,建博物馆辅助展示,保护大棚展示等形式。在扬州几座城门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中,因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采用不同类型的保护方法,而各具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扬州城门保护的发展脉络,也是扬州文物保护技术进步的充分体现。

扬州南门遗址是扬州发掘最早的城门,发掘工作告一段落后,对遗迹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就展开了讨论。1985年,在扬州召开了“扬州南通西路古城遗址专题讨论会”上,参加会议的有北京、上海、南京和扬州等地的古建筑、文物、考古专家以及国家、省、市领导参加专题讨论会。会上确定待未发掘的瓮城及西侧水关一起发掘后建成一座古城遗址博物馆供专家和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并对外开放,为扬州的旅游事业服务。发掘出来的遗迹先划定保护范围,加砌围墙,以杜绝人为破坏。这些指导性的意见,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建成了永久性的保护措施— “南门鸟巢”保护大棚以及南门广场,成为古运河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古城的城门遗址保护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望亭路(原西门街)上的宋大城西门遗址是宋城中重要的城门遗址,考古发掘获得当年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也是扬州城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城门遗址的保护采用室外局部复原展示,在遗址的外围西南侧修建一座仿宋建筑的西门遗址博物馆。让平常百姓走进西门,了解古代城门遗迹的建筑技术和历史信息,同时可以到博物馆内了解西门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和价值。这是也国家文物局在扬州对古城址保护的新尝试,为此,在西门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初,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到现场剪彩,并发表讲话对西门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实践证明,这种保护方法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西门遗址的复原展示为扬州东门和北门遗址保护的提供了丰富的遗址保护经验。

东门遗址位于古运河西岸,古运河风光带上,对瓮城及吊桥等遗迹进行了复原展示,在瓮城内抬高层面,再用仿宋代城砖及铺地砖重新铺砌,这样既保护了古迹,也让旅客和市民感受古遗迹的氛围和魅力。

唐罗城西墙南侧西门遗址、莱茵北苑五代城门遗址经发掘后,由于所处位置和保存状况等诸多原因,没有采用复原展示的保护方法,而是把发掘出来的城门遗迹在取得考古资料后再用土掩埋进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的遗址保护方法,也是对古城门最好的保护。

经过多年的努力,扬州发掘出土的几座城门遗址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与展示,使古遗址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提升了文化的软实力,吸引了游客参观,让更多的中外嘉宾了解扬州历史文化。尽管如此,但在遗址复原展示的周边环境和古迹修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配合城址考古发掘,主要是被动考古,等遗迹发掘出来,周边的古建筑都已经拆迁完成,有的已经高楼林立了。即使把遗址保护展示了,和周边的环境很不协调。就正如是一朵荷花,没有绿叶扶持是很不协调的。因此在城市规划之前,必须进行考古发掘。再如在原址上复原展示城墙、城门楼阁,这是对古遗址有较大的破坏。特别是唐宋城东门、宋夹城北门遗址,基本是在原址上修建的,势必对地下遗迹造成一定的破坏。这种展示方法与1964年5月31日,通过的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威尼斯宪章》是相违背的。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也坚决反对重建城门,他认为修起来了也是假古董。我们要学习中外有关保护和展示先进的例子,如雅典古城中古希腊时期的巴特农神庙,罗马古城中和帝国大道两旁古罗马时期的历史遗迹,都没有重新修复,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保留着什么样子。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随处可以见到的拜占庭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城墙,即使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也让它以原始的姿态存在着,并没有修复它,而是围绕它再建一个公园,以彰显其历史与文化。所以,我们修复展示古城门遗迹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古遗址遗迹破坏就不再生了。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