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黄釉陶井


       东汉•陶井.1.jpg 

        井的发明,是古代社会迈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它大大减少了古代人们对江河的依赖性,为城邑的形式,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周书》说“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凿井的历史相当悠久。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汤阴白营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水井,而且井较深,说明当时凿井技术已相当成熟,使用水井当有相当长的历史。《世本》记:“汤旱,伊尹教民田头蓄井以灌田。”这是商代已有凿井灌田的历史记载。 

        经春秋战国至汉代,铁制工具广泛应用,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凿井技术的提高,开凿水井更加普遍了,水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1984年邗江县甘泉乡甘泉镇出土了一件东汉黄釉陶井。陶井高12厘米、口径12.4厘米。由井栏、井身两部分组成。井栏为圆形,直壁。井身向下渐丰,井中无底。近栏处有5个小圆孔。井栏外部上下各划3道弦纹,中间有数道水波纹。圆孔下部表面划菱形弦纹、水波纹并贴饰乳钉纹。米黄色胎,通体施青黄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