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咒”字脸古钱


战国·蚁鼻钱_副本.jpg

        说起古代金属货币,人们印象颇深的要数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他们无一不拥有外圆内方的外形,庄严规整。但说到“有趣”,还得看春秋战国金属货币初探时期的盛况。

彼时,中原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流行布币,东方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南方楚国使用由贝币演化来的蚁鼻钱。扬州处于江淮流域,战国时流通的正是这“蚁鼻铜钱”。

        扬州双博馆的广陵潮展厅中就陈列了一枚“咒”字蚁鼻钱。它看起来,鼻子、眼睛、嘴巴一样不缺,很像一张人脸。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钱体上尖下圆,尖端常有一孔。钱面阴文多为“紊”字和“咒”字。紊字铸于钱面,就如同一只蚂蚁爬在鼻子上,故俗称“蚁鼻钱”;也有解释,蚁鼻喻小,意及小钱。“咒”字仿佛是一个鬼脸,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鬼脸钱”。后来有文字的铜贝统统被称为蚁鼻钱。

        “紊”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桼”,也有人认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体字。“咒”字多解释为“贝”、“哭”、“贝化”,钱文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论证。除此以外,蚁鼻钱的铭文还有“金”、“君”、“行”、“忻”、“匐”、“贝”、“三”等近十种,多为战国后期各地自行铸造, “忻”、“匐”等多见谱录,实物罕极。近年来还不断有新品发现。

        通过统计楚国铜贝,发现铜贝中的“咒”字贝占整过铜贝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其次是“紊”,其余几种很少。提出圣朱及其他数种均为点缀品。通过分析楚铜贝上的铭文,认为如果以绝大多数咒字贝为主体,其字可释为咒、读如钱的话,其余数种贝文的含义,则是对“钱”的补充说明,或名其来源(如贝),或名其形体轻便(圣朱),或名其作用和功能等(如君、行、安),当与地名、重量名等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字数要求这段可以不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开放的年代,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在商品经济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大城市的涌现和金属铸币形态的发展及大量使用。各诸候国都有自已的钱币,如铲形金属布币、刀币、方孔圆钱等等。蚁鼻钱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是有文字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