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子孙”出廓玉壁


46.东汉 ”宜子孙“出廓玉璧副本.jpg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汉代玉文化石中国玉文化的又一繁荣发展时期,在玉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玉器制作与使用总体上延续了战国玉器的特征,同时汉代的玉器创新也达到了新高峰,装饰品、葬玉、日用器及观赏陈设器都在种类、造型与纹饰上有了新的发展。

1984年,扬州邗江甘泉山老虎墩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璧,璧为和田青玉质,有浅褐沁。璧内置双螭,为雌雄对螭,双螭相对,呈“s”形栖于璧内两侧,首尾衔接“子”“孙”二字,造型活泼矫健,富有动感。璧顶栖有单凤,作回首状,张口作声。凤身呈弧形环绕于“宜”字之上,姿态优美,灵动自然。“宜子孙”三字为篆体,恰分布于玉璧中轴之上,再加以阴线勾勒,字体秀致优美。

        此璧采用线刻、镂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通体镂空双面雕刻,精雕细琢,玲珑剔透。整体图案设计合理,使用双螭尽显严谨之风,以单凤赋以灵动之气,结构对称工整而富含灵气。出廓玉璧多饰以双龙及铭文,不饰凤纹。而此璧上凤纹的大胆使用,体现了扬州玉工的独创性,其独特的设计,生动的造型以及精细的做工、丰富细腻的纹饰代表了东汉时期玉雕的最高水平,为扬州玉工的上乘之作。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较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之一,是一种很重要的瑞玉。追溯其源,有人认为璧由环演变而来,是一种装饰品,也有人认为是由人们对日月神崇拜的宇宙观而演绎形成。其用途按古文献记载和后人推测,主要分为祭器、礼器、佩饰、衡(相当于“砝码”)、辟邪与防腐等。《周礼》把璧、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器”、“六瑞”。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纹饰种类极为丰富。

        汉代玉璧的造型沿用了战国晚期基本形制,一种是圆形玉璧,一种是出廓璧。所谓出廓璧,顾名思义就是在圆形的玉璧外轮廓附加上一个纹饰。汉代出廓璧分四类:一种是双龙纹谷璧,二是双螭纹乳丁纹璧,三是龙螭纹乳丁纹璧,四是附设文字璧。扬州出土的这件出廓玉璧即是双螭纹附设文字的结合,这种外缘附加透雕纹饰的玉璧,除作为礼仪用玉外,还能起装饰作用,其中镂刻吉祥语的小型玉璧,还可能用作佩玉。随该玉璧出土的还有一把玉具剑,可以想见其主人佩剑系璧,应为当时的权贵。这也充分说明汉代玉璧无论在造型、纹饰还是功用等方面都较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纹饰雕刻工艺上,西汉玉器纹饰以立体化动物纹或在玉器表面制作高浮雕、浅浮雕等动物纹为特色。到了东汉,生动立体化的风格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时繁复的纹饰布局,呈现工艺化的风格,此璧即为证明。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