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扬州流行投壶游戏


投壶.jpg

        投壶,也称射壶,是由古代射箭礼仪演变而来的传统游戏。可以说,投壶是一种以矢代箭、以壶代侯的小型的射礼,是一种“筵席边的射礼”。参礼者4人,主、宾、司射、乐工各1人。准备投壶两尊(金属制、陶制均可),先秦投壶无耳,壶中盛以红小豆,使箭矢投入后不至于弹出。矢若干,以竹、木等均可,长二十厘米,首端锐尾端钝。算若干,竹木制,计算成绩之用。酒爵1对,宾主饮酒用。投壶开始之前,宾向主人行拜礼,接受主人奉上的四只矢。主人答拜。宾主相互行揖礼,于宾主席上正坐,面对壶所在的席之方位,做好投壶准备。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宾主席对面的席子上,分别正对宾与主人。返回司射席位。投壶开始,并令乐工击鼓奏乐。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一箭叫一“算”,“算”放在盛算器中的八个圆孔里,宾中一箭,抽出一支“算”放右边,主中一箭,抽出一支“算”放左边,投中次数多者胜出,罚不胜者饮酒。输者说“赐灌”,胜者说“敬养”。宾主各投四支,依次投壶,将八只矢投完,为一局。

        投壶最早起源于西周,流行于汉代,到明清时期几乎就没有了。扬州曾在市郊平山荷叶张庄出土一只西汉铜投壶,高29厘米,口径4.4厘米,腹径16.5厘米,壶颈细长,腹鼓,平底,颈中部、肩部和腹部各堆有弦纹一周,该件投壶现保存于扬州博物馆。汉代的投壶是社会上层阶级喜爱的消闲娱乐,据《淮南子•兵略训》记载,主要是统治者要在民众中树立威信,“既信于民矣”,则统治者就是耽于游乐也能使国治民安,“弹琴瑟,声钟竽,敦六博,投高壶,兵犹且强,令犹且行也。”在此例中,把投壶与弹琴、吹竽、六博同时作为统治阶级的高雅娱乐,这说明当时社会投壶的地位 。汉代的投壶也是文人雅士的休闲活动,这在史籍中也有记载。东汉初年,开国名将祭遵出身名门,是书香门第的子弟,“少好读书”,后来虽然成为带兵的将军,但是在征战之余,仍然“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后汉书•祭遵传》)。左思在《吴都赋》中,描写吴都人民的娱乐生活是“里宴巷饮,飞觞举白。翘关扛鼎,拼射壶搏。鄱阳暴谑,中酒而作。于是乐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说明了富裕的吴都人民,在里宴巷饮中的娱乐生活,有手搏、有射箭、有六博,也有投壶。可见,投壶是汉代统治阶级的高雅娱乐,是文人雅士的消闲活动,也是人民大众的自娱活动。

        投壶自产生时起就具有两种属性,一为礼仪,一为游戏。早期的投壶,“礼”的成份为主,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投壶游戏性的一面日益加重,规则也不断变化。汉代在投壶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已有了专业艺人。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郭舍人是以表演投壶而得到皇帝赏赐金帛的人。先秦时期,投壶着重在投中,壶中实以小豆是防止投入的矢再从壶中跃出。而汉代的投壶不再只是以中壶为目标,壶中也不再实以小豆,而是什么也没有,让投进去的矢触壶底再跃出来,使跃出的箭偃仰在席上。更高的投壶技艺不是让矢只跃出壶外,而且还要把跃出的矢用手接住,再连接连投,次数越多越好。由此可见,汉代的投壶已向技巧型和高难度方向转变,增加投壶人的兴趣,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投法。

        投壶虽然没有太大的运动量,只是手腕关节活动,但是可以娱悦身心,也可以修德养性。晋傅玄《投壶赋序》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如今提起投壶,并不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古典礼仪和游戏的复原,而是追求人与人的相互礼让与虔敬,提倡以君子之风相处相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