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生动的西汉陶俑


H93西汉·灰陶俑.jpg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人间活人形象而特制的陪葬品。俑以陶俑为最多,陶俑晚于高古青铜艺术形象,盛于秦汉、隋唐,宋元以后由于纸质陪葬明器兴起,陶俑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秦汉、隋唐俑的盛行是与其时厚葬之风有关,人们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其生前生活喜好追求场景作了摹似以求死者早日重生再现昔日辉煌。                                        

        我们今天看到汉代陶俑大多具有天真质朴。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特点,汉俑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闪光厚重的一页。汉代俑的艺术价质在于雄浑厚重、2000多年前汉等待工匠生活,在那个相对封闭时代能抓住描述对象一顺间最生动、最具体的表象,把握了人们面露喜色,喜上眉捎或开怀大笑神情通过捏模形象的再现难得可贵汉俑体现了汉民对生活满足的喜悦,汉陶俑也传述了汉民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扬州博物馆馆藏西汉男女灰陶俑是1972年在邗江区西湖高庄出土,男俑高54.4厘米,立式侍者形象,俑身残留依稀红彩,束发戴巾幘,幘尾垂于两鬓,低首垂目,面带微笑,拱手落肩,神态诚而温顺,身着三层交领宽袖束腰曲裙衣,足登云头履,一副大户人家忠厚诚实奴役形象。女侍俑高52厘米,也是立式侍者形象,年青貌秀,头上发丝清晰,沿中缝分梳两鬓,长发拢脑后挽,女侍俑两眼平视,面带微笑,两臂平伸向前作持物状。身着三层领束袖曲裙衣,衣摆宽大遮足。男女陶俑造型极其生动衣纹流畅。对研究汉代早期人们生活衣着、礼仪等雕塑艺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男女陶侍俑被国家定为三级文物。

        我国汉代陶俑与古希腊罗马雕塑两者各具东西方艺术风格,西方罗马雕塑追求是外在震撼美,而我国汉陶俑雕塑多表现的是一种含蓄内敛、多元化融入内在美,这显然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背景造成。汉代陶俑由于入土年久出土后多有斑驳破损,朦胧的视觉给人感觉沧桑,但这并不防碍今人仍可领略先民的雕塑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激情,斑驳的彩绘可以体会到当年的富丽堂皇。断裂的手足,残缺的身躯,依然显露出工匠们创作艺术的灵气,我们于汉陶俑对视,2000多年古人近在咫尺2000多年的穿越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今天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