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与古镜


月宫镜.1.jpg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寄托了从古到今多少人的情感,不仅出现在了众多的诗句里,更在生活用品中得到了体现,扬州博物馆珍藏的唐代月宫镜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枚月宫镜的造型是唐代最具特色的八瓣菱花型,背面图案以月宫中的桂树为主体,桂树枝叶茂盛,树干中间虬曲凸起作为镜钮,左边是玉兔捣药,右为吴刚。这是盛唐人物故事镜中的典型品种,其铸造工艺精良,造型充满活力,摆脱了两汉以来神秘怪诞的气氛,更接近于人民生活,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唐代月宫镜的出现还与当时道教神仙说滋盛,与道家所提倡的炼丹服药、羽化升仙说有关。唐人认为羽化升仙能够实现延年益寿、长生不死的愿望,而炼服丹药是其最佳途径。最执迷不悟,相信服药成仙者当为唐代诸帝。太宗晚年迷信长生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造延年之药。“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后服长生药“竟无异效,太渐之际,名医莫不知所为”,白白送了命。玄宗晚年极迷恋长生药,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召道士张果至宫中,屡试之以神仙药方,自己还在兴庆宫亲自合炼长生丹。宪宗晚年“锐于服饵,诏天下搜访奇士”,后服道士柳泌进献长生丹中毒。武宗因服食“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无常”。达官、文士也多热衷于炼丹服药以企升仙。宰相李宗闵、李绅、陆希生均是狂热的服饵者,岑参、柳宗元、韦应物、王毂、高适、颜真卿及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卢照邻也服食丹砂希望能升仙不死。许多人已虔诚到不顾一切的地步,如贺知章、顾非熊、王季文、施肩吾、吕炅等辞官不做而隐于名山幽谷修道炼丹,甚至有许多人为修仙术而抛弃父母、妻儿或举家人道。武将中炼服不死之药者亦比比皆是,唐名将尉迟敬德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宫中嫔妃、宫女、歌舞伎迷恋于此者亦不乏其人,玄宗妃张云即是一例。如此情形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性服药求仙之风的形成,民间炼丹服药的风气也愈演愈烈,各种旁门左道、奇方异术大量涌现。汉代以来流布甚广的嫦娥服药升仙的美丽传说,此时则成为道家炼服长生药之术验效的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之一,月宫故事镜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广为流布就是上述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

        此外,月宫镜在唐代还是象征爱情的信物。铜镜作为一种吉祥物,与爱情、婚姻有着密切的联系。情侣之间常常互相赠与铜镜,女子出嫁时,铜镜更是必不可少的嫁妆。“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这是杜牧在《破镜》中留下的凄美诗句。考古发掘中,亦常有“半镜”出现,有的是合葬墓中,夫妻各自馆内或馆前置半面铜镜,也有单人墓中只随葬半面铜镜。

        唐代月宫镜根据“嫦娥奔月”的故事铸就。太平盛世工艺精湛,有“光照似明月”的效果,大家闺秀执镜照容,开匣见明月,持照如嫦娥,将故事与艺术融为一体,盛唐气象溢于镜表。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正是月宫镜的独特魅力。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