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聘的绘画艺术


内容摘要:罗聘是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工人物、佛像,兼擅花果、梅竹,亦作山水,尤善画鬼。罗聘绘画讲究创新,尤其指画的一个创新,对后世的绘画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罗聘  绘画艺术  指画  梅花  扬州八怪


        1.人生经纬

        罗聘(1733~1799年),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为扬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县,寓居扬州。幼年丧父,读书自励,博闻强记,通画学十三科,读奇书五千卷,弱冠之年,已为青年诗画家。工人物、佛像,兼擅花果、梅竹,亦作山水,尤善画鬼。罗聘用笔干枯老辣、苍劲生拙、变化丰富,用墨沉着浓重、层次多样。《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以夸张手法描绘出奇异的鬼怪世界,寓含讽世意味。兼能诗,著有《香叶草堂集》。罗聘拜同属扬州八怪的金农为师,金农似乎对罗聘情有独衷,经常教导和点拨罗聘作诗、绘画。罗聘也非常想拜金农为师,可鉴于家贫无资,送不起拜师礼,便一直没敢造次。后来,在他妻子方婉仪的鼓励下,罗聘别出心裁,送去一首诗作拜师“礼物”,真的被金农收为门徒。


        我和罗聘也是有点缘分,罗聘的故居在江苏省扬州市弥陀巷46号。在我小时候,我的外婆家就是居住在罗聘的故居,我也在那生活了几年。罗聘把他在扬州的住所,称之为“朱草诗林”。整个宅第坐北朝南,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结构。东侧住宅与花厅之间用一长廊隔开,廊中原有六角形小门相通,现在此门已关闭,东侧房舍先已改易。廊西为花园,保存完好。在我的记忆中,花园中青石绿苔,百花齐开,色彩斑斓,当中印象最深的是那梅花,每到盛开时节,花香飘逸,满园彩色,甚是美丽。想到此景,就想铺开纸张,提起画笔,将此景立刻描绘下来。园内北端有书斋两间,据称此斋即是”香叶草堂”,堂前原有一池塘。我们居住的两间房就是此书斋,在此斋居住了几年,我也走上了绘画的道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斋前西南依墙筑一半亭,原来有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吴让之题“倦鸟巢”亭额,半亭之西有面东客座三小间,以短廊相接。罗聘及其妻畹仪,儿允绍、允缵皆善画梅花。“梅家画派”也是在此宅内生活了几十年。罗聘故居于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86年进行了修复完善。


        2.绘画风格

        罗聘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绘画技艺最为全面、题材最为广泛、风格最为独特的一个。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派的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强调艺术创造要有创新性,艺术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要表现出画家自己的个性,要自成一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罗聘作为“扬州八怪”的殿军人物,罗聘在古法的基础上继承了“扬州画派”求新求异、率性所为的画风。罗聘的画路宽广,重视个性的发挥,风格独特,更是继承了八怪注重创新的特点。他非常注重汲取前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积极探索新技法, 尝试着花样繁多的创作技法,力求创新,包括指头画、象牙筷子画、左手画等。罗聘存世的人物画不少,罗聘的人物画多是写意画,多以墨色画之,设色的也有。罗聘的人物画多以隐晦的艺术形式,辛辣深刻地表现了清代时期社会的黑暗,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赵怀玉曾评价其为“吟坛首北翁,画法数南罗”,可见罗聘在当时画坛上占居着突出的地位。①


        指画是罗聘技法创新上的一个突破。指画,以手代笔或用指甲蘸墨作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罗聘二十四岁时即已接触指画,直到六十二岁时还在创作指画,他充分运用手掌的特殊性,所画人、物都颇有韵味,别具一格。关于指画的起源,虽然在高其佩之前即有吴韦、李朴、傅山等善指画之人,然而在清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中,几乎没有人谈到指画的问题,也很少看到有关指画的评论。②自铁岭高其佩始,方成为一派,渐相流传。康熙四十五年,四十七岁的高其佩外放浙江温处道,在“无官一身轻”的岁月里,生活在山青水秀的江南,他一心致力于绘画创作,倒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技艺精进,大有可观。这期间,高氏于杭州创作指画《柳燕图》等传世。以高其佩在京及画界的名气来看,罗聘可能也是师承高其佩。在高其佩及其传派在北方如火如荼地发展指画艺术,代代相传方兴未艾时,罗聘则扛起了南方指画的大旗,为指画在南方的发展、延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指画艺术也丰富了罗聘的绘画形式。③(高其佩,(1660—1734)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字韦之,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奉天辽阳(今属辽宁)人。工诗善画,所绘人物山水,均苍浑沉厚,尤善指画,晚年遂不再用笔。著有《且园诗钞》。)

2174罗聘指画唐人诗轴.1.jpg

        《指画唐人诗意图轴》,是我馆馆藏的一幅罗聘精品画作,也是罗聘的一幅指画画作。也是罗聘在绘画技法上的一个创新。《指画唐人诗意图轴》纵62.3厘米,横30.6厘米,设色纸本。此画是根据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诗《长信秋词》所作。画中描绘的是长信宫中某个秋天班婕妤失宠之后,独自徘徊孤寂的心情。画中女子手执纨扇,侧身站立,凝视前方。女子面部用淡墨轻轻勾勒,并没有画出五官,以虚代实,似是哀怨的表情,似是在痴痴地等待,给人留下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发髻上画一凤簪,罗聘以指作画,还画出如此精细精美的配饰,也反映出其深厚的绘画功力。仕女衣纹则用浓墨和淡墨交汇勾勒出粗粗细细的线条,用笔简练概括,轻松勾勒出女子曼妙的身材。衣带则用浓墨稍焦的勾勒出,自然的留白,转折飘扬,似是随风飘动,画出了衣服的质感。仕女的罗裙用花青淡淡照染出,衣服则用朱膘轻轻渲染,裙摆上也以朱膘画一花结,使得画面整体设色淡雅,含蓄古朴,使整个画面表现出自然和谐的氛围。在画面左边书有题款:“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肖生世兄属予指墨写唐人诗句,以应一笑。罗聘”。款识下方钤一朱文方印:“两峰道人”。

507罗聘驯雀图.JPG

        《驯雀图》,也是我馆馆藏的绘画作品。这幅《驯雀图》是一幅人物画,是将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描绘出来,这也是罗聘在绘画题材上面的一个创新。《驯雀图》,纵113厘米,横44.7厘米,墨笔纸本。此画描绘的是一个驯雀的场景,生动有趣。画面整体以淡墨勾勒出人的面部和身体。其中驯雀之人的袈裟以大块墨色表现,其余二人的衣纹则用墨线勾勒,略加点染,与驯雀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驯雀之人从他高挺的鼻子,深洼的眼睛和凸出的下巴可以看出此人应是胡人僧侣,描绘的非常形象。另一男子和孩童的衣服线条寥寥几笔勾勒出,却非常深刻的表现出了两人的形象动态。右下角的小童虽背对,但是他的头发画的很张扬,不注重形象,乱糟糟的,也表现出孩童的稚气。整个画面构图新颖,造型生动,趣味盎然。画面右上方题款:“驯雀图。前身花之寺僧罗聘制。”款识下方钤一白文方印“罗聘私印”。

860罗聘父子画对1.jpg

        《父子梅竹画对》,我馆馆藏的花卉作品,纵110.7厘米,横25.4厘米,墨笔纸本。此幅作品是罗聘与其子允绍的合作作品。分为两卷,右边一卷的构图呈现出从上至下的格局,一枝梅花从上而下,后面配以竹叶。题跋在画面的整个下方。此卷梅花的采用的是没骨的画法,直接以墨设之,用笔墨浓淡描绘出梅花的高傲姿态。后面以勾勒法画出竹叶,充实画面,丰富构图。左边一卷的构图是从下至上的格局,竹子从下至上,挺拔直立,后面配有一枝从旁边支出的梅花。题跋大部分集中在右下方。这卷采用的画法与右边那卷相反,用没骨的画法画出竹子的挺拔的姿态。后面则用勾勒法勾出梅花,稀稀疏疏,亦有留白,相映成趣。此幅画对形式新颖,画法以没骨法和勾勒法相互呼应,左右两卷画面的疏密亦形成对比,有趣生动。此画对的题款:嘉庆三年九月既望,喜与苕庵姻契同寓于恩纶堂。将南归,出此纸索愚父子合作楹联。因命梅痴仿逃禅墨趣;予以息斋勾勒法成之,并题二十字以博雪和。诗曰:“岁晚琅玕节,春风玉雪姿。别离形梦寐,澹月下簾惟。”诗成独酌三杯,醉矣!不知其诗不成诗,字不成字也!余与苕庵最契,几题去,姑留之,以俟明日看,或不肯时时忘此醉态耳!如真不可留,亦留此以俟他年,以此劣迹换予得意作,何如?明日再题。竹叟罗聘”。又题“寒花岁宴倍精神,得似江南一段春。幸有长身君子在,海天相遇伴吟呻。越日早起笔记。两峰道人。

在款识最后钤一白文方印:“臣聘”。

791罗聘梅花图卷.jpg

        《梅花图卷》,也是我馆馆藏的罗聘的花卉作品,纵31.1厘米、横116.1厘米,墨笔纸本。一枝梅花从右下方支出,向左侧伸展,枝干以墨色绘之,通过水分的多少,以干湿表达出不同之处,再用浓墨点苔,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充分利用纸张的吸水性、吃墨性,这也显示出画者的深厚绘画功底。梅花采用勾勒的画法,疏密有致,或盛开或含苞待放,一派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画面右上方题款:“铅膏细细点花梢,道是夕阳露未消。一斛千囊苍玉粟,东风吹作米长腰。两峰道人画并诗。”款识下方钤一朱文方印:“罗聘”。


        上面两幅都是罗聘的梅花。在中国梅花的传统画法中,出枝似铁干似削玉,高标兀立,以示冲锋斗雪精神,典型的如扬州八怪中的李方膺、黄慎及清季的赵之谦的硬枝梅花,多带有江湖野逸之士孤芳自赏的性质。而罗家梅花有所不同,其出枝如卧龙伸腰,先迂回蟠旋,然后舒缓的向远处伸展,这就是“两峰画梅如植戟”的底蕴。这种出枝虽不像“铁干削玉”那样爽快淋漓,却圆浑多变幻,潜气内藏,暗含万钧之力,颇具有外荏内刚、洁身自好的儒生学士之风。④


        3.结束语

        罗聘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一个创新、强调自我个性的画家的不容易,尽管受到欺压,但是他们始终还是在坚持。也就是有这么一批人的坚持,才有了“扬州八怪”这一流派,使“扬州八怪”这个“怪”字突显出来,也对之后的艺术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罗聘作为“扬州八怪”中最小的一位,他的思维也是最超前的,最有创新精神的。随着他的人生遭遇、各时期的心境的变化,他从绘画的题材、技法、用笔、纸张都有了不同的尝试,从而创作出各个时期不同的绘画风格。罗聘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吸取新法,努力创新,有了自我的突破,也推动了扬州画派的发展。罗聘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但是他的艺术成就是高尚的,值得学习的。




注释:

①《清代罗聘指画艺术考略》    荣宝斋,2013年10期,第6页

②《指头画起源辨》        载《艺术探索》2009年,第一期,第27页

③《清代罗聘指画艺术考略》     荣宝斋,2013年10期,第8—9页

④《扬州书画全集——罗聘》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4—15页


癸巳岁末于扬州明月楼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00245号 公安备案: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808号 版权所有 2015 扬州博物馆 地址: 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邮编:225002 电话:(86)0514-852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