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梦想是从古到今的人们始终无法摆脱的欲念,也正是此欲念,才把许多幻想变为了现实。而梦想又是通过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在脑海中逐步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绘画艺术依靠的语言是空间,绘画语言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不外乎:写实、夸张、象征这三种手法。象征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也最巧妙的表达方式,借物传神,就是不从正面去表达物体和思想情感,而是拐弯抹角地,借用其他物象隐喻地表达。无论是表达抽象的理念还是抽象的概念,或者表达一种不可见的神秘,只有象征才能成为可能。汉画像石将三中艺术手法结合,把人的欲望 想象和生活状态表现了出来。文章阐述了画像石和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我国古代民间画工们怎样的“以形写神”,把梦想照进现实。
【关键词】画像石 梦想 现实 浪漫 西王母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的石刻壁画。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它被视作与商周青铜器、南北朝石窟艺术、唐诗、宋词相当的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汉画像石题材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画面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等禽兽的图像;有传说中的炼石补天、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仙羽人;有九头人面兽、九华灯、灵芝、麒麟…… 描写的是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第二类是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画像。如跳舞、打猎、宴饮、迎送宾客、皇亲贵族的生活场面,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神往。第三类是教育后世的历史故事。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画像石从而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风貌。
汉画像石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画像布局疏朗、构图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极富弹性和韵律感。它敢于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各种形象生动而传神。它的艺术风格具有粗犷豪放、浪漫洒脱之特点,充分显示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运动和气势之美。走进汉画之间,犹如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人与神同登一台,仙与凡共处一堂。赏析画像石,还可以解读汉代的民族精神。汉画像石所刻画的形象,龙飞凤舞、雄姿英发、气度恢弘,这是汉代的社会形象,也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汉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汉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气魄宏大、勇于开拓,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
汉代画像石还受到众多艺术家的赞赏和追捧。鲁迅先生生前对南阳汉画像石情有独钟,曾收集拓片200余幅。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一个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这一块块石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我们看到了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及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仿佛置身于汉代的时空里,与先民们拉近了距离,体会汉代的风土民情,了解东方古代文明的扶摇雄风。
汉代是一个人才辈出、激情燃烧、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年代。 在这样一个长期统一、经济繁荣的王朝里,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汉初统治者热衷于神仙传说,追求长生不老,永享极乐。当神仙不可见,长生不可得时,他们便迷上了"死即再生"的观念。于是,墓室成了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 “孝”是汉初的辅助治国重要思想。而行孝的首要原则,就是生极其欲,死更厚葬。花费钱财刻在石头上来告知于活着的人及死去的人,这也成为汉画像石产生的思想基础。
汉画像石艺术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充分地表现在那些神灵、仙人等画像中。创作者更善于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变化万端、想象大胆、构思巧妙,从而刻画出了许多现实世界所没有的美好而奇特的形象。那些纷繁多样的神异形象,既有相对的确定性,又有着变化不定的模糊性,模糊可变的形象比确定明确的形象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汉画像石艺术创作以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为依据,极尽夸张变化之能事。其刀笔所向重在捕捉物象特征的势态,追求的不是自然主义的真实美,而是追求整体的神似美。这种神似美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使物体的生命得到了升华,更加传神,更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古代艺术的浪漫因素来源于梦境。原始艺术中的梦境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从而使得情愿和意愿在这个想象的世界里得到同一。题材虽然荒诞不经,迷信之极,但风格却是愉快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时代,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工就开始了更新视觉语言的尝试,做出打破视觉空间的作品。这也是汉画像石艺术最能给人以想象的地方。如在楼阁人物宴饮拜谒等众多画像中,那庞大身躯的主人形象成倍地超出常人,以突出其雍容高贵之态;那乐舞图中的舞蹈女子,修长的身材和细腰被极度夸张地加以表现,以显其姿态之美;对各种鸟兽动物的表现,或拉张身躯,或高冠大尾,或形态变异……这些画像虽然并不完全符合真实的比例和写实标准,但却使艺术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更能夺人目光。
考察汉代墓室画像、祠堂后,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升仙的路。人死后,肉体化为大地,但灵魂仍在。人的灵魂乘车马出行,在祭祀的道路踏上一条升仙的路。升仙的工具很多,代表性的有龙、凤、龙车、鹿车等。天上有主宰生死的大神西王母和东王公。那里有奇禽异兽,有玉兔,三青鸟和九尾狐等。那里有装满粮食的“太仓”,有摇钱树、不死药等。这些都不过是人的食、色、性、钱等欲望的符号表达,借升仙的信仰而象征性的表达出来。从汉画像的图像考察,升仙有三种样式:一是升天式,西王母是天界的主宰,她戴胜仗端坐在龙虎座上。二是登仙式,西王母及其随行安坐在昆仑玄圃之上。三是羽化成仙式,这是人生时的信仰,不要经过死亡和入土,而是白日飞升。
梦想是从古到今的人们始终无法摆脱的欲念,也正是此欲念,才把许多幻想变为了现实。而梦想又是通过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在脑海中逐步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绘画艺术依靠的语言是空间,绘画语言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不外乎:写实、夸张、象征这三种手法。象征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也是最巧妙的表达方式,借物传神,就是不从正面去表达物体和思想情感,而是拐弯抹角地,借用其他物象隐喻地表达。无论是表达抽象的理念还是抽象的概念,或者表达一种不可见的神秘,只有象征才能成为可能。人的生命不是一个永恒的存在,只能在幻想中才可能有永恒的信仰和不死的假设,这是所有神话的象征、宗教的象征。汉画像石就是建立在一种宇宙象征主义之上的象征型艺术,只有把汉画像中的符号放在这个背景中才能理解其实质。大量画像石严肃认真的塑造刻画,津津玩味的描述,表现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世间生活怀有的热情和否定、延续和保存,并利用艺术手段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的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然而,正是这些光怪陆离的想象,编织和组成了神奇、浪漫的丰富华夏文化。历史不可倒转,但是古代文化可以重新找回和再现。那些变幻莫测的神话,多姿多彩,回味无穷。